陜西2020年主推基層派出所改革 打造楓橋式所隊
金輝警用裝備采購網分享消息:今年,陜西省公安廳制定印發了《關于加強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實施意見》等文件,對我省基層派出所未來三年的發展制定了詳盡的路線圖。
在這份路線圖中,“派出所警力占縣級公安機關總警力的45%以上”、“新進入公安機關的警力優先分配到派出所至少工作3年”、“智慧安防小區全覆蓋”、“派出所長每5年應當輪崗交流”等亮眼內容被進一步明確。
今天,我們整理出10個關鍵詞,全面了解陜西公安派出所未來三年將會怎么干。
1
派出所警力占
縣級公安機關總警力45%以上
通過三到五年不懈努力,實現公安派出所設置更加科學合理,無房和用房短缺問題基本解決。按照全國中等偏上水平保障派出所公用經費和裝備,根據派出所實有警力按時足額保障。
推動警力下沉,確保派出所警力占縣級公安機關總警力的45%以上,警務室民警占派出所總警力的40%以上。
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更加廣泛,“智慧安防小區”全覆蓋,移動警務終端配備率100%。實戰練兵常態化,維護一方平安的能力水平大幅提高。
2
新警優先分配到
派出所至少工作3年
規范設置派出所。原則上一個鄉鎮(街道)設置一個派出所,派出所的管轄范圍一般應與鄉鎮(街道)行政區劃對應。人口少、治安好的鄉鎮可改設警務室。派出所設置要按照機構編制相關規定報批。
大力推動警力下沉。積極推進市、縣級公安機關大部門、大警種制改革,將改革富余出的警力優先充實到派出所;新進入公安機關的警力優先分配到派出所至少工作3年;建立機關民警到基層定向鍛煉培養長效機制,確保派出所警力不少于5人。
積極改革警務運行機制。根據工作需要在派出所設立綜合內勤、社區警務、案件辦理等崗位,在警力較多的派出所推行綜合指揮室、社區警務隊、案件辦理隊的“一室兩隊”改革,綜合指揮室負責所內值班和警務調度支援,社區民警立足社區處置糾紛求助警情,辦案民警處置刑事、治安警情。
在警力較少的派出所推行“三警合一”或者“兩警合一”,將交警或巡警交由派出所統一調度。
建立完善相鄰派出所警務協作機制。
3
城區民警每人一張床
農村民警每人一間房
全面落實“城區派出所民警每人一張床,農村派出所民警每人一間房,輔警每人一張床”的備勤休息用房保障標準。積極建設完善“小食堂、小洗浴室、小洗衣房、小健身房、小閱覽室、小休閑室”等“六小工程”。
2022年前基本解決派出所無房危房和業務用房短缺問題。單警裝備、執法記錄儀、移動警務終端等裝備實現每人一套(部),每三年更新一次。
4
嚴禁向派出所下達罰沒款數額
等指標任務
規范執法辦案機制。嚴禁向派出所下達罰沒款數額、行政拘留數、刑事拘留數、逮捕數、起訴數、退查率、破案率、強戒數、追逃數等指標任務。全面落實派駐派出所法制員制度,充分發揮其對案件審核、執法監督管理職能作用。
全面落實執法全流程記錄機制,加強對派出所接處警、現場執法、案件辦理、涉案財物管理等執法活動的監督管理。網上網下結合,深化派出所執法辦案公開,主動接受群眾監督
維護民警執法權威。建立健全民警執法權益保護機制和依法履職免責制度,建立完善侵犯民警快速反應機制,落實傷病民警救治“綠色通道”、救濟慰問、法律援助等制度,切實保障民警依法履行職權。
對妨害、阻礙民警執法,威脅、侵犯民警及其近親屬人身財產安全,侮辱民警人格的,堅決依法打擊處理。對受到心理傷害的民警及其家人及時開展心理疏導。落實民警執法受侵害撫慰金制度。
5 派出所長每5年應當輪崗交流
提升派出所民警業務素質。選好配齊配強派出所領導班子,優化班子年齡和專業結構,注重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。堅持干部從基層出,新任所長一般應有兩年以上派出所工作經歷。
推行所長定期輪崗制,一般應任滿三年,超過五年的一般應當輪崗交流。加強派出所領導班子培訓,每三年分級分批輪訓一遍,所長由省級公安機關集中培訓。
培養“懂法律法規、懂業務知識、懂信息應用、懂群眾心理,會排查化解、會執法辦案、會管理服務、會宣傳發動”的“四懂四會”新時代派出所民警。總結培育推廣派出所民警優秀工作方法,建立派出所工作專家人才庫。
落實關愛派出所民警措施,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職級,派出所民警表彰獎勵數量應當占縣級公安機關表彰獎勵總數的50%以上。健全重大任務期間民警未成年子女托管、生活困難家庭幫扶機制。
6 職責任務更明晰
派出所主要擔負以下四項職責任務:
維護轄區穩定。組織治安調解,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,從源頭上防控社會風險。
守護一方平安。辦理行政、刑事案件,協助專業部門、警種破案。加強娛樂場所、特種行業、危險物品和新興重點行業治安管理。完善轄區治安防控體系,推動智能安防社區建設,組織、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開展安全防范工作,指導、監督轄區機關、團體、企業、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治安保衛工作。參與治安災害事故的預防和先期處置工作。
服務人民群眾。接受群眾報警求助,為群眾提供緊急救助。依法在規定時限內辦理群眾申辦事項。落實公安機關推出的便民利民措施,拓展服務時空,提高服務質量。加強與轄區群眾聯系,定期向群眾代表報告工作,聽取意見建議,自覺接受監督。
推進社區治理。深化城鄉社區警務戰略,與社區自治、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,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。開展“一標三實”等基礎信息采集應用工作,服務管理轄區實有人口。依靠基層組織,發動城鄉社區力量,開展多種形式的平安創建活動。培育平安類社會組織,開展治安巡邏、鄰里守望等平安守護行動。
7 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
服務不缺位
堅持好發展好“楓橋經驗”。以創建“楓橋式公安派出所”活動為載體,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貫徹和落實黨的群眾路線,傳承和弘揚“延安精神”。按照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務不缺位”的總要求,多元化化解矛盾、全時空守護平安、零距離服務群眾。
推動群防群治力量建設。積極指導行政村治保會、社區治保會、企事業單位內部保衛組織建設。按照一個警務室一支巡邏隊、一個企事業單位一支巡邏隊的要求,發動治保會干部、單位保衛組織人員、網格員、退伍軍人、老黨員、治安志愿者等社會力量,組建“紅袖章”治安巡防隊伍,每支巡邏隊不少于6人。緊密結合平安陜西建設,開展“十戶聯防”“鄰里守望”等多種形式的治安聯防,實現聯防聯控全覆蓋。
多元化化解矛盾糾紛。結合接處警、社區警務和執法辦案等日常業務,全面深入排查矛盾糾紛,進一步推動加強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“三調聯動”,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調解矛盾糾紛,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化解機制。
堅持黨的群眾路線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,把入戶訪查作為派出所民警的基本工作方式,把會做群眾工作作為派出所民警的基本功,把群眾路線貫穿于派出所工作全過程。堅持問題導向和民意導向,全面推行為民破小案、辦小事、解小憂、幫小忙、惠小利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、獲得感和幸福感。以戶政窗口規范化建設為牽引,積極拓展服務群眾渠道,提升服務群眾水平。
8 “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”
社區民警專職化。堅持“一區一室”(一個社區建一個警務室)和“一室一警或多警+輔警”,社區警務室民警不得低于派出所警力的45%。城市社區警務室民警實行專職化,保證社區民警80%以上的工作時間沉在社區,確保警務室“門常開、人常在、事常辦”。
“一村一輔警(警務助理)”。在農村地區,4至6個行政村設置一個警務室,堅持“一室一警+專職輔警”,未設置警務室的行政村應當設置警務工作站,警務工作站應當配備輔警或警務助理。警務工作站燈箱全省統一規范。積極推行彈性工作制、錯時工作制、預約工作制等工作制度,確保警務室民警“找得著、叫得來、用得上”。
提高城鄉社區警務保障水平。加強警務室建設,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、辦公用品、警用裝備和生活設施,全面落實警務室民警進社區(村)“兩委”班子。
全面推進智慧安防建設。緊緊抓住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機遇,按照《關于全面推進“智慧安防小區建設”的意見》和《陜西省“智慧安防小區”建設技術指南》,全面推進“智慧安防小區”“智慧安防村組”“智慧安防單位”建設。
積極會同住建、自然資源、民政等部門,將“智慧安防小區”建設作為新建小區驗收標準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,作為提升社會服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,爭取到2022年實現全覆蓋。通過智慧安防建設,做到“信息自動采集、數據采用分離、管理智能高效、防范嚴密精準”,提升社區警務智能化水平和預測預警預防能力,創建更多“零發案小區”“零發案村組”和“零發案單位”。
9 派出所的“四化”目標
陜西省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建設的指導思想,是緊緊圍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總目標,牢牢把握對黨忠誠、服務人民、執法公正、紀律嚴明的總要求,以創建“楓橋式公安派出所”活動為載體,推動重心下移、警力下沉、保障下傾,推進派出所警務智能化、執法規范化、保障標準化、隊伍正規化,切實增強派出所實力、激發派出所活力、提升派出所戰斗力,努力實現“基礎牢、出事少、治安好、黨和人民滿意”的工作目標。
10 派出所服務從“面對面”
延伸到“鍵對鍵”
大力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,依托“互聯網+公安政務服務”、微信公眾號等平臺,推行更多公安業務線上全流程辦理。進一步完善戶籍窗口規范化建設,推廣在派出所和有條件的警務室設置自助服務設備,實現“網上辦、自助辦、隨時辦”和“異地辦、就近辦、一次辦”。在有條件的派出所或社區警務室建設智能安防體驗區,開展體驗式安全教育宣傳,提升群眾安全防范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。
在這份路線圖中,“派出所警力占縣級公安機關總警力的45%以上”、“新進入公安機關的警力優先分配到派出所至少工作3年”、“智慧安防小區全覆蓋”、“派出所長每5年應當輪崗交流”等亮眼內容被進一步明確。
今天,我們整理出10個關鍵詞,全面了解陜西公安派出所未來三年將會怎么干。
1
派出所警力占
縣級公安機關總警力45%以上
通過三到五年不懈努力,實現公安派出所設置更加科學合理,無房和用房短缺問題基本解決。按照全國中等偏上水平保障派出所公用經費和裝備,根據派出所實有警力按時足額保障。
推動警力下沉,確保派出所警力占縣級公安機關總警力的45%以上,警務室民警占派出所總警力的40%以上。
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更加廣泛,“智慧安防小區”全覆蓋,移動警務終端配備率100%。實戰練兵常態化,維護一方平安的能力水平大幅提高。
2
新警優先分配到
派出所至少工作3年
規范設置派出所。原則上一個鄉鎮(街道)設置一個派出所,派出所的管轄范圍一般應與鄉鎮(街道)行政區劃對應。人口少、治安好的鄉鎮可改設警務室。派出所設置要按照機構編制相關規定報批。
大力推動警力下沉。積極推進市、縣級公安機關大部門、大警種制改革,將改革富余出的警力優先充實到派出所;新進入公安機關的警力優先分配到派出所至少工作3年;建立機關民警到基層定向鍛煉培養長效機制,確保派出所警力不少于5人。
積極改革警務運行機制。根據工作需要在派出所設立綜合內勤、社區警務、案件辦理等崗位,在警力較多的派出所推行綜合指揮室、社區警務隊、案件辦理隊的“一室兩隊”改革,綜合指揮室負責所內值班和警務調度支援,社區民警立足社區處置糾紛求助警情,辦案民警處置刑事、治安警情。
在警力較少的派出所推行“三警合一”或者“兩警合一”,將交警或巡警交由派出所統一調度。
建立完善相鄰派出所警務協作機制。
3
城區民警每人一張床
農村民警每人一間房
全面落實“城區派出所民警每人一張床,農村派出所民警每人一間房,輔警每人一張床”的備勤休息用房保障標準。積極建設完善“小食堂、小洗浴室、小洗衣房、小健身房、小閱覽室、小休閑室”等“六小工程”。
2022年前基本解決派出所無房危房和業務用房短缺問題。單警裝備、執法記錄儀、移動警務終端等裝備實現每人一套(部),每三年更新一次。
4
嚴禁向派出所下達罰沒款數額
等指標任務
規范執法辦案機制。嚴禁向派出所下達罰沒款數額、行政拘留數、刑事拘留數、逮捕數、起訴數、退查率、破案率、強戒數、追逃數等指標任務。全面落實派駐派出所法制員制度,充分發揮其對案件審核、執法監督管理職能作用。
全面落實執法全流程記錄機制,加強對派出所接處警、現場執法、案件辦理、涉案財物管理等執法活動的監督管理。網上網下結合,深化派出所執法辦案公開,主動接受群眾監督
維護民警執法權威。建立健全民警執法權益保護機制和依法履職免責制度,建立完善侵犯民警快速反應機制,落實傷病民警救治“綠色通道”、救濟慰問、法律援助等制度,切實保障民警依法履行職權。
對妨害、阻礙民警執法,威脅、侵犯民警及其近親屬人身財產安全,侮辱民警人格的,堅決依法打擊處理。對受到心理傷害的民警及其家人及時開展心理疏導。落實民警執法受侵害撫慰金制度。
5 派出所長每5年應當輪崗交流
提升派出所民警業務素質。選好配齊配強派出所領導班子,優化班子年齡和專業結構,注重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。堅持干部從基層出,新任所長一般應有兩年以上派出所工作經歷。
推行所長定期輪崗制,一般應任滿三年,超過五年的一般應當輪崗交流。加強派出所領導班子培訓,每三年分級分批輪訓一遍,所長由省級公安機關集中培訓。
培養“懂法律法規、懂業務知識、懂信息應用、懂群眾心理,會排查化解、會執法辦案、會管理服務、會宣傳發動”的“四懂四會”新時代派出所民警。總結培育推廣派出所民警優秀工作方法,建立派出所工作專家人才庫。
落實關愛派出所民警措施,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職級,派出所民警表彰獎勵數量應當占縣級公安機關表彰獎勵總數的50%以上。健全重大任務期間民警未成年子女托管、生活困難家庭幫扶機制。
6 職責任務更明晰
派出所主要擔負以下四項職責任務:
維護轄區穩定。組織治安調解,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,從源頭上防控社會風險。
守護一方平安。辦理行政、刑事案件,協助專業部門、警種破案。加強娛樂場所、特種行業、危險物品和新興重點行業治安管理。完善轄區治安防控體系,推動智能安防社區建設,組織、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開展安全防范工作,指導、監督轄區機關、團體、企業、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治安保衛工作。參與治安災害事故的預防和先期處置工作。
服務人民群眾。接受群眾報警求助,為群眾提供緊急救助。依法在規定時限內辦理群眾申辦事項。落實公安機關推出的便民利民措施,拓展服務時空,提高服務質量。加強與轄區群眾聯系,定期向群眾代表報告工作,聽取意見建議,自覺接受監督。
推進社區治理。深化城鄉社區警務戰略,與社區自治、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,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。開展“一標三實”等基礎信息采集應用工作,服務管理轄區實有人口。依靠基層組織,發動城鄉社區力量,開展多種形式的平安創建活動。培育平安類社會組織,開展治安巡邏、鄰里守望等平安守護行動。
7 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
服務不缺位
堅持好發展好“楓橋經驗”。以創建“楓橋式公安派出所”活動為載體,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貫徹和落實黨的群眾路線,傳承和弘揚“延安精神”。按照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務不缺位”的總要求,多元化化解矛盾、全時空守護平安、零距離服務群眾。
推動群防群治力量建設。積極指導行政村治保會、社區治保會、企事業單位內部保衛組織建設。按照一個警務室一支巡邏隊、一個企事業單位一支巡邏隊的要求,發動治保會干部、單位保衛組織人員、網格員、退伍軍人、老黨員、治安志愿者等社會力量,組建“紅袖章”治安巡防隊伍,每支巡邏隊不少于6人。緊密結合平安陜西建設,開展“十戶聯防”“鄰里守望”等多種形式的治安聯防,實現聯防聯控全覆蓋。
多元化化解矛盾糾紛。結合接處警、社區警務和執法辦案等日常業務,全面深入排查矛盾糾紛,進一步推動加強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“三調聯動”,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調解矛盾糾紛,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化解機制。
堅持黨的群眾路線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,把入戶訪查作為派出所民警的基本工作方式,把會做群眾工作作為派出所民警的基本功,把群眾路線貫穿于派出所工作全過程。堅持問題導向和民意導向,全面推行為民破小案、辦小事、解小憂、幫小忙、惠小利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、獲得感和幸福感。以戶政窗口規范化建設為牽引,積極拓展服務群眾渠道,提升服務群眾水平。
8 “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”
社區民警專職化。堅持“一區一室”(一個社區建一個警務室)和“一室一警或多警+輔警”,社區警務室民警不得低于派出所警力的45%。城市社區警務室民警實行專職化,保證社區民警80%以上的工作時間沉在社區,確保警務室“門常開、人常在、事常辦”。
“一村一輔警(警務助理)”。在農村地區,4至6個行政村設置一個警務室,堅持“一室一警+專職輔警”,未設置警務室的行政村應當設置警務工作站,警務工作站應當配備輔警或警務助理。警務工作站燈箱全省統一規范。積極推行彈性工作制、錯時工作制、預約工作制等工作制度,確保警務室民警“找得著、叫得來、用得上”。
提高城鄉社區警務保障水平。加強警務室建設,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、辦公用品、警用裝備和生活設施,全面落實警務室民警進社區(村)“兩委”班子。
全面推進智慧安防建設。緊緊抓住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機遇,按照《關于全面推進“智慧安防小區建設”的意見》和《陜西省“智慧安防小區”建設技術指南》,全面推進“智慧安防小區”“智慧安防村組”“智慧安防單位”建設。
積極會同住建、自然資源、民政等部門,將“智慧安防小區”建設作為新建小區驗收標準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,作為提升社會服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,爭取到2022年實現全覆蓋。通過智慧安防建設,做到“信息自動采集、數據采用分離、管理智能高效、防范嚴密精準”,提升社區警務智能化水平和預測預警預防能力,創建更多“零發案小區”“零發案村組”和“零發案單位”。
9 派出所的“四化”目標
陜西省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建設的指導思想,是緊緊圍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總目標,牢牢把握對黨忠誠、服務人民、執法公正、紀律嚴明的總要求,以創建“楓橋式公安派出所”活動為載體,推動重心下移、警力下沉、保障下傾,推進派出所警務智能化、執法規范化、保障標準化、隊伍正規化,切實增強派出所實力、激發派出所活力、提升派出所戰斗力,努力實現“基礎牢、出事少、治安好、黨和人民滿意”的工作目標。
10 派出所服務從“面對面”
延伸到“鍵對鍵”
大力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,依托“互聯網+公安政務服務”、微信公眾號等平臺,推行更多公安業務線上全流程辦理。進一步完善戶籍窗口規范化建設,推廣在派出所和有條件的警務室設置自助服務設備,實現“網上辦、自助辦、隨時辦”和“異地辦、就近辦、一次辦”。在有條件的派出所或社區警務室建設智能安防體驗區,開展體驗式安全教育宣傳,提升群眾安全防范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。
金輝警用裝備采購網銷售顧問提示,金輝警用裝備采購網隸屬金輝警用裝備有限公司旗下,本公司是一家專業警用裝備企業,主要研發及銷售警用器材、警用服飾、交通防寒反光衣、防護裝備、防暴器材、救援裝備、交通用具、安保服裝、警用皮具、警察工藝紀念品、公安警用執法單位裝潢警徽標志牌、警用皮鞋、防暴頭盔、警用帽、警用軟件開發、執勤電子產品等實用型警用產品系列,產品布局在行業中最齊全,質量可靠符合投標及公安執法單位采購要求,公司堅持嚴格的質量管理與良好的售后服務相結合的經營理念,一直以來深受公、檢、法、司、部隊以及廣大合作者與朋友們的喜愛與好評,長期致力于服務公安業務、服務公安一線、服務社會公共安全。
- 上一篇:輔警有償刪違章獲刑 罰款20萬 (圖) 2020/9/5
- 下一篇:黑龍江招正式警察 高中學歷也可以報考 2020/9/1